看戲、入戲、演戲到搶戲

我很喜歡看書,因為「書」可以將我們帶入一個不同的世界,並用文字讓我們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另一外個次元的存在。同樣道理,漫畫、遊戲,甚至是戲劇也都可以讓我們達到類似的效果。

但是我相信,不少當「觀眾」的人,在觀賞一個作品的過程中,難免有的時候會出現想「介入」作品的慾望,像是『唉、如果是我的話,就絕對不會拋棄她』或『笨蛋!你這種犧牲自我的想法只會害死大家的!!難道你還不明白嗎?』等回應。但是我們會赫然發現到我們只是一個觀眾,並不是小說的作者、遊戲中的人物、或是舞台上的演員。不論我們如何掙扎、抵抗或吶喊,操縱權總是輪不到觀眾手上。我們只好乖乖地看完整齣戲在我們面前演完,或是以關掉電視後『走人』,做為我們最頑強的抗議。

在TRPG中,相信很多玩家也曾經有過這種經驗。但是TRPG和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媒介』之間的最大不同,就是身為「觀眾+玩家」的你,依舊保持著「介入」的權力。身為玩家,你是遊戲方程式中的一部分,所以理所當然有帶動遊戲進行的責任。就像棒球比賽一樣,當順序還沒輪到你的時候,你或許只能為同隊的友人加油,但是一旦輪到你上場,舞台的燈光自然就在你的身上。

許多的玩家,在剛剛踏進TRPG遊戲的時候,還無法立即掌握遊戲的流程。一旦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很可能愣在那邊,不知道該怎麼做。最主要是TRPG和其他遊戲不同,沒有預設的選項給玩家們選擇。講好聽一點是「選擇很自由」,但實際上其實是「自由到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很多時候,如果不是DM主動介入誘使玩家們行動,就是隊伍中的老手採取主動權,帶領著隊友們行動。這個時候,新手的反應,往往是在「看戲」,因為就像我們在看漫畫一樣,讀者會從第三者的觀點,來看劇情怎麼演下去、登場人物會有什麼行動、敵人會怎麼樣應對等。因為既然有人下命令(DM或其他人),你只要看著整齣戲劇演下去就可以了。

有過幾次經驗的玩家,可能忽然有一天發現到,原來自己的人物,也是在遊戲中登場的重要角色之一。這個時候,他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干涉整個遊戲故事進行的能力。這個時候,他可能就可以從自己角色的觀點出發,脫離一個從DM和老手之間所架構出來的「世界觀」,發現一個以自己角色需求為主要考量的「新觀點」。這個時候,他或許還會依賴DM和其他玩家提供「該怎麼行動」的協助,但是這時候新手的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他手中角色的「視窗」。他所扮演的角色,已經從寫滿了數字的角色表,轉化成有初期人格的角色人物。新手所發表的言論,可能開始出現一點點「人物」的味道,而思考與行動模式,也逐漸納入人物角色的想法。當新手與人物之間產生了初步的共鳴後,他已經成功跨入「入戲」的第一步。

第三階段的「演戲」,發生在玩家與角色人物開始「分工」的時候。對於進入這個階段的玩家而言,角色人物已經不再是個手中的棋子,而是具有獨立人格、自己的「分身」。雖然說,玩家很明白這個分身只是遊戲中的角色,但是一旦玩家拿出筆、紙和骰子之後,他立刻就脫離了自己,進入了「人物角色」的思考模式。一旦遊戲世界開始運作,玩家的思考與行動模式,將會被人物的所佔據、引導。換句話說,這個時候的玩家,已經不太可能以「玩家」的角度去選擇行動。舉例來說,A的手中有一把+1長劍,但遊戲的過程中他得到了+3長劍。一般玩家思考就是換+3長劍,因為+3長劍比較有利。但是「角色」角度思考則是放棄+3長劍,因為原本的+1長劍是傳家之寶,也是戰死沙場的父親,留給自己的唯一遺物。這種擺脫遊戲規則,進入角色思維的行動模式,就是「演戲」階段的要素之一。

至於最後的「搶戲」模式,幾乎已經到了一種相當可怕的境界。這個時候的玩家,會盡其所能,幫角色人物「搶鏡頭」,讓人物的一舉一動,成為遊戲中的重要指標。他將目標放在「主導」整個遊戲的進行,說服其他玩家幫助、並主動和DM互動,希望DM能夠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插入跟多能夠凸顯自己人物的場景和高潮點。是否能夠成功,就得看主事玩家自己的玩家「功力」以及溝通╱說服他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