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糖、香料與各種美好的事物構成。但是……為什麼吃起來明明就是蛋糕的波士頓派叫做派?跟波士頓又有什麼關係?波士頓人吃的波士頓派,跟我們吃的一樣嗎?
或許是由於獲得答案的過程與答案本身都令人驚喜,在下決定在此跟各位分享這個美味異常的派,就請有胃口的聽眾往店內移動吧。(從背後掏出預藏的蛋糕刀……)
第一刀:剖開蛋糕
味道單純的食物一向吸引我,波士頓派是其中之一。我喜歡她沒什麼變化的外表與內涵,就像小時後媽媽作的一樣,把圓形的蛋糕從中剖開,夾進兩層鮮奶油,表面灑上糖霜,完成。
但不論從外表或口味,都無法把它跟「派」或「波士頓」作出連結,我一直認為這八成只是個附庸風雅的洋名字,就像「聖瑪莉」、「拿破崙蛋糕」,跟「瑪莉」或「拿破崙」等人也沒有關係一樣(事實上拿破崙有另一個故事,不過是後話)。於是這些疑問,就跟被吃下肚的成千上萬個派一同流放,到混沌的人體小宇宙去了。
回到尋找答案,這部分很巧合地與遊戲有點關係。由於 Mage: the Awakening(註一)的主要城市與我預計要開的Giovanni IV(註二)的背景地點都是波士頓,我便著手收集這個城市的史地資料。
在許多觀光景點的圖片中,吸引我目光的卻是一塊淋著巧克力的蛋糕,下面寫著『Boston Cream Pie』,這顯然與我熟悉模樣不同。調查之後才發現波士頓當地的特色甜點就是這種用海綿蛋糕夾多層鮮奶油,上面淋著一層巧克力的「波士頓奶油派」,市面上也只賣這種。
那麼,我在台灣吃十幾年的究竟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受到某宗罪的驅使而決定追根究底。(想當然爾,遊戲設定就被丟到一邊了……)
第二刀:十九世紀的改良事件
資料顯示,這種淋著巧克力的波士頓派確實誕生於波士頓,時間是1856年,由The Parker House Hotel,現在的Omni Parker House Hotel的法籍主廚Sanzian發明或改良而成。當時的名稱為”Chocolate Cream Pie” 或 “Parker House Chocolate Cream Pie”。
為何叫做「派」?一般認為,「Pie」與「Cake」兩字對新英格蘭或德裔賓州人並沒有絕對的分野,時常混用。另有一說是在十九世紀的家庭中派盤遠比蛋糕模子普遍,因此早期波士頓派可能真的是用派盤烤出來的。
第三刀:食譜與推理
那麼,「真正的」波士頓派就該淋上巧克力嗎?為何台灣吃到的模樣是灑糖霜呢?
關於波士頓派的文字紀錄最早可追溯到1855年,當時《紐約通訊報》(The New York Herald)刊載了一份名為「pudding pie cake」的食譜,雖然在海綿蛋糕與內餡的做法上與其他食譜大同小異,蛋糕表層卻以細糖粉而非巧克力作裝飾。
而在蛋糕名稱中包含「波士頓」的第一本食譜則出版於1882年,由Marion Harland所著《Common Sense in the Household: A Manual of Practical Housewifery》,名稱為「Boston Cream Cake」,材料僅提到海綿蛋糕與鮮奶醬的作法,巧克力也付之闕如。
另有一個有趣的證據是,1884年第一本由波士頓烹飪學校出版的食譜中,根本沒有任何稱作「Boston Pie」或「Boston Cream Cake」的甜點,取而代之的是許多名稱各異,成品卻與上述兩份食譜相似的蛋糕。
由以上證據或許我們可以推論出,台灣吃到是較為早期、傳統的版本,而由Parker House改良的食譜更受當地人歡迎,才使得淋上巧克力的波士頓派取代了傳統的模樣,成為當地的代表性點心。
第四刀:競選州立甜點
說到代表性,另一件關於波士頓派的趣事是在1996年12月12日,Boston Cream Pie當選為麻薩諸塞州甜點。選舉經費由北區高中的公民課贊助。在這場選戰中波士頓派擊敗了其他的甜點,對手包括巧克力餅乾與義大利布丁。
其法定資格列於麻州州法。
收刀
對我這樣的偏食者,熟悉的味道左右一切好惡。看到淋上巧克力的波士頓派,第一個念頭就是:真噁心。這就像發現熟悉老友不為人所知的另一面,驚訝之餘還感到有些難以接受。然而熟悉與否、正統與旁枝、傳統與創新,跟好不好吃有絕對關係嗎?
事實上我最近嚐到最美味的波士頓派,上面灑的既不是糖霜,也不是巧克力,而是奶粉。
註一:由White Wolf於2005年出版的新黑暗世界第三套系統,詳見官網或TDS本家。
註二:V:tM著名模組,共有四集,內容為玩家與Giovanni氏族間的權謀糾葛。
回應與挑戰,請至 http://www.tdsgame.org/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