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寵(Familiar) 魔寵的中文譯名尚未有公定標準,其他譯名有「使魔」、「傭獸」、「巫使」等。 魔寵的意思是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韋氏大字典的解釋: 而在大英百科全書中則有更進一步的描述: 這些解釋可以大略解釋西方對魔寵的基本看法。 其實魔寵的概念很早就根植於許多文化之中。在古羅馬,人們相信每棟房子都有一個魔寵,會保護家人不受傷害。而許多文化部落中的醫士或祭司也會尊崇動物靈,藉以驅吉避兇。魔寵概念起源於人與動物間的互動應是無庸置疑的,至今仍有許多家族或房宇是以動物為圖騰或守護象徵的。 到了十五世紀的黑暗年代,獵殺女巫謂為風潮,吉普賽這類常與動物為伍的占卜師自然被歸為邪惡的女術士,身邊的動物當然也不能善良到哪兒去。「邪惡魔寵」的概念大略起始於此時,孩童們自小就被教育對某些特定生物產生負面映象,烏鴉、老鼠、黑羊、黑貓、惡犬、蟾蜍等等。到了後來更加延伸,只要有寵物的都可算是女巫,稍微通點人性的生物便是魔寵,真可算是排除看不順眼鄰居最好的藉口。 當時一般人相信,魔寵是惡魔撒旦賜給他們忠心僕人的禮物。一方面供女巫使喚,一方面也慫擁女巫從事邪惡的活動,同時也將女巫的一舉一動回報給撒旦。魔寵最大的用途,就是供女巫們利用牠們的形體,以避人耳目去參加黑色夜宴;當然事後魔寵會得到幾滴血作為獎賞。在女巫施行魔法上,魔寵也是極佳的幫手。牠也會聽從女巫的命令去攻擊女巫的敵人。魔寵可以靠語言或動作與女巫溝通,相反的,其他人可能就無法明瞭魔寵的表達方式。在宮崎駿的動畫名作「魔女之宅急便」中,那隻能與主角溝通的黑貓就是一種魔寵。 魔寵的種類大約可以分為四種: 縱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大概整理出魔寵的特性: 以此看來,魔寵在某方面與家庭或個人守護神很像。像是日本神話中的式神一類。只是出現型式的差異。而從需要供養方面,卻又類似東南亞文化中的「養小鬼」,或是日本神話中的「式鬼」了。而中國神話中,仙道養的通常都是虎、龍、龜、麒麟等大型生物,動物靈通常都是獨立活動,相較之下使喚魔的意念就不那麼明顯了。 特別一提的,在漫畫三隻眼(3x3 Eyes,高田裕三)中有一種「獸魔」的概念很類似魔寵。術者先與新生獸魔爭鬥,戰勝後可與之訂立契約,以生命精氣供養獸魔,以換得獸魔的效忠和協助。電玩機器人大戰中的原創系列中也有魔寵概念。魔寵一方面是駕駛員的聊天好友,一方面協助機器的操作,甚至可以成為武器被發射出去。安藤正樹的魔寵小黑、小白更成為人氣角色。 在龍與地下城的設定中,有一種「尋找魔寵」(Find Familiar的法術,讓玩家可以召喚魔寵以為奧援。魔寵通常是一種亂數決定的生物,玩家一次只能控制一隻。魔寵可以用來作為護衛、斥侯或間諜。如果魔寵離開法師太遠,則牠的生命就會慢慢枯萎。 有關魔寵在獵殺魔女中的角色,可參考這篇論文: 作者:楊伯瀚 |